長久以來,醫療健康創新就在跨學術界、跨行業和跨境方面擁有高效的合作。今天,像CRISPR和CAR-T這樣最具變革性的療法,都是在數十年的合作基礎上所取得的進步與成果。醫療健康行業強強聯手,如今,我們已經步入“治愈”可能會取代“治療”的醫學時代。然而,要做到這一點依然任重而道遠。想要繼續發揮合作的力量,我們需要打開跨境投資的大門。更具體地說,我們需要在正確的地方投資,這意味著要連接中美企業。最主要的是,未來在于和中國建立合作關系。
在醫療健康領域,中美面臨著不同的挑戰,而這些不同,恰好為我們提供了一些跨境合作的獨特機會。正如硅谷銀行科技與醫療健康業務負責人David M Sabow所說的那樣,“美國目前的醫療健康成本占GDP 17.5%,他們正致力于降低這個比重。而中國目前醫療健康支出占GDP 6.2%,他們正希望提高這個比重”。為實現這一轉變,中國決心吸引全球創新技術,汲取他國的實踐經驗,從而構建可持續的醫療健康模式。
同時,美國企業需要在其他市場上尋找創造收入的機會,因此,雙方合作有望互惠互利。令人欣喜的是,一些跨境投資正在進行。在2019年,盡管有人擔心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(CFIUS)將禁止中國投資者對美國生物制藥行業進行投資,但實際上,中國投資者參與的銀團在2019年的投資占比仍與2018年的水平相當。然而,正如我們將會看到的,未來一年里合作的深化至關重要。